在两个板块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上架设一座桥梁,这个想法其实早就是人们心中的梦想了,试想一下,只要开车通过一座长14公里的桥,就能在短短14分钟内,甚至更快,完成跨海移动。
能够连接两大洲的交通路线,世上还有比这更方便的方式吗?
不难想像,最早对这项工程便利性产生兴趣的,就是住在海峡两岸的邻国——西班牙和摩洛哥,早在1979年,西班牙与摩洛哥政府就已经共同启动了一项计划,准备在海峡下方开凿一条直布罗陀隧道。
不过,关于这段隧道的问题我们稍后再来说,现在还是先把话题拉回到“建桥”的构想本身,尽管如此,这个方案至今仍存在不少未解的难题,短期内恐怕也很难获得解决。
展开剩余88%那么,究竟是哪个部分卡住了整个计划呢?
以现在的工程技术来说,14公里的距离其实不算太夸张或不可达成,举个例子,世界最长的桥是中国的丹昆特大桥,全长达164.8公里,不过,这些桥大多数都是建在陆地上方的高架结构,实际跨越水域的部分反而相对较少。
所以我们也可以参考一些真正建在水上的案例,像是中国杭州湾大桥,全长35.8公里,
然而在直布罗陀这里,建桥的最大问题并不是距离长短,而是海峡本身的深度实在太深了。
就算选择理论上最浅的路线,海水深度也有约800米,而最深处甚至超过1100米,相比之下,杭州湾大桥所在区域的平均水深才勉强接近13米而已,再说更极端一点,目前世界上桥墩最高的纪录由法国米约大桥保持,也只有245米高。
所以对工程师来说,根本无法想象要盖出是米约桥四倍高度,甚至超过一公里高的桥墩会是什么样子,换句话说,以现阶段的技术来看,这样的桥梁仍然是属于不切实际的梦想。
不过,别忘了,迪拜可是盖出了一栋高达830米的超高摩天大楼,如果我们把那栋大楼搬到直布罗陀海峡最浅的地方,它也只会从海面上露出1到2米而已,但问题在于,这样的摩天大楼到底能不能承受这条海峡的强劲海流冲击?
而且这里的海流还不只有一股,而是两股方向相反、流速强劲的潮流同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目前人类的工程技术其实还找不出完全可行的对策,但这也不代表我们就此陷入技术上的死胡同,一点希望都没有。
至少在这个跨海大桥的构想当中,目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话题性的计划,其中之一,是林同炎所提出的设计,他还取得了相关专利,主张在水深800米以内的相对浅水区设置桥墩。
根据他的设计,桥中央的主跨竟然长达5公里,可说是极具野心的创举,更特别的是,整座桥的稳定性还经过了严谨的数学方式验证,具备相当程度的科学可信度。
另一个同样来自美国的建筑师尤金·崔,则设计出另一个著名方案,在海峡中央建造一座浮动人工岛,作为桥梁的主要支撑点,这座桥会从岛的两侧往海里延伸,等靠近陆地时才重新浮出水面。
虽然这种设计看起来有些天马行空,但实际上,这种桥型早已存在于现代世界中,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连接瑞典与丹麦的厄勒海峡大桥,结合了铁路、公路与水下隧道于一体的复合型跨海建设,这座桥全长大约8公里,中间就设有一座人工岛,正好和这些构想中的设计如出一辙。
还有一个办法是,在直布罗陀海峡下方建一条穿越海底的隧道,其实早在1979年,西班牙和摩洛哥就成立了双边政府委员会,开始认真讨论这样的工程可不可行,而到了2023年7月,欧盟更实际地拨出230万欧元,投入隧道设计相关的可行性研究。
根据媒体报道,欧盟、西班牙、葡萄牙和摩洛哥四方,计划在2030年前共同兴建一条全长大约42公里的高速铁路,横跨整个直布罗陀海峡,西班牙的《道理日报》更引述政府内部的消息指出,这项工程中包含一段27.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以及10.1公里长的地底隧道。
不过,这还不是唯一的版本。另一个替代方案提出的是一条全长达60公里的超长隧道,其中26公里会是在海底下穿行。
根据摩洛哥媒体的说法,这条隧道在最深处的深度可能会达到475米,考虑到计划路线上海峡最深处有900米之多,很明显隧道的大部分都会在海底与海面之间穿过,而不是紧贴海床。
这条目前已被媒体暱称为“非洲隧道”(的计划,预定由三个部分组成:两条双向铁路隧道,中间还夹着一条维修与应急专用的服务隧道,如果这个非洲隧道真的盖成,它将一举成为全球最长的隧道之一,这一点绝对值得一提。
毕竟现在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连接法国与英国的英法海底隧道长度是50.5公里,而日本的青函隧道也有53公里,这样看来,要达成这项纪录也不是天方夜谭。
但是隧道真的有必要盖吗?
这是每一个大型工程计划中,最核心、也最重要的问题,就算我们采取最保守的估算方式,这个计划也预计会花上至少23亿欧元的巨额资金,这笔钱到底值不值得花在一条隧道上,目前还没个明确答案,不过主导这项计划的人倒是相当有信心地给出肯定回应。
根据他们的评估,这条尚在规划中的直布罗陀高速铁路,每年将吸引大约1280万名乘客使用,除了载人之外,还有预计每年能够输送1300万公吨的货物通行量。
现在从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到西班牙的马德里,如果搭火车再转渡轮,全程要耗时将近20个小时;但未来若是搭乘火车直接通过直布罗陀隧道,时间将会缩短至只要5小时30分左右。
听起来这些数据似乎相当有说服力,但仍有不少专家对于这条隧道是否真的值得投入如此庞大资源,表示高度怀疑,就效益面来看,实际成本可能会是原本预估的好几倍,反观预期的收入却可能远不如预期。
根据西班牙媒体的报道,整体计划的实际花费可能会高达150亿欧元,是最初预估的六倍还多,再加上这一带地震活动日渐频繁,这也成为计划推进的一大隐忧,这些地震活动的成因,主要来自地球板块的定期移动,加上从亚速群岛一路延伸到直布罗陀海峡的断层线所产生的影响。
要为这些可能发生的地震做好预防和防护,自然会让整体建设成本进一步攀升,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光是为了研究地震风险,目前就已经投入了超过40万欧元的经费,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强烈的海流会不会撞击到隧道的外墙,而这些墙面本身又是否经得起长期冲击,其实目前仍不清楚。
很遗憾的是,针对这些疑问,目前还没有人能提出真正令人信服的解答,因为,只有等到工程正式开工后,这些问题才可能浮上台面、得到检验,但届时若发现有问题,那可能就已经来不及了。
发布于:河南省淘配网-淘配网官网-西安股票配资平台-上海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