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璟璟
这两天,高铁上能不能吃泡面再次引发关注,话题一度冲上热搜榜单。有网友晒出高铁车厢里的提醒,让乘客不要吃榴莲、方便面这类气味重的食品。消息一出,网友“炸开了锅”,各种观点吵得不可开交。有人吐槽高铁餐食价格不便宜又难吃,吃泡面很方便,而且是个人权利。但也有人觉得,车厢是公共空间,气味大确实影响别人,还是应该尊重他人。(澎湃新闻)
“高铁上能不能吃泡面”,这或许又是个“线上吵翻了,线下没波澜”的话题。其具有舆论热度、流量价值,却没有多少影响实践的指引价值。需要说明的是,此番泡面讨论热潮并不是基于规则的新变化,而是源于一些网友对“既有规则”的发现与挂网。其实长久以来,高铁运营方对泡面的态度都是一贯的,那就是不提倡、不禁止。所谓“请不要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的表述固然有此一说,可现实中,要真在车厢内吃泡面,大概率也是不会有人管的。
高铁车厢内的秩序管理,除了设计“公共安全”的部分非常严格,其余的很多事项,实则都展现了极大的弹性与灵活度。以“能否吃泡面”为例,铁路方面其实长期是“冷处理”的,给出了明确提示,却也没有较真执行。这种“只说不做”,这看似是多此一举、没有意义,潜移默化之间,其实也是一种预期引导。有人看到了铁路方面在此事上的“不提倡”态度,久而久之,渐渐也就习惯了不在高铁上吃泡面了,这其实也是一种管理成果。
在接受采访时,12306上海客服人员表示:“也没有规定不允许在车上吃泡面。”这话就说得很实在、很艺术。现实是现实,线上是线上,作为实际就餐解决方案的与挂在热搜唇枪舌战的“高铁上吃泡面”,其实未必完全是一回事。网络讨论,习惯于将一件事抽象化一般化的价值议题,充斥着非此即彼的投票。而现实场景,其实比之复杂得多。就算是“高铁上吃方便面”,也有着各种微妙的区别,快快吃完与“细品慢尝”不一样,老坛酸菜面、红烧牛肉面与鲜虾鱼板面、香菇鸡肉面不一样,泡面和拌面不一样……
有人吃泡面吃得斯斯文文、人畜无害,有人则是汤汤水水溅落洒溢。如今,铁路方面的措辞是“如果旅客想吃,没有额外限制。”但在很多时候,“怎么吃”也许比“能不能吃”来得更为关键。
淘配网-淘配网官网-西安股票配资平台-上海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