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6月29日,南海波涛汹涌,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悄然逼近,一场无声对决即将上演。
更让人意外的是,"斯佩"号驱逐舰早就开始搞事情了——先是在东海晃悠,接着强闯台海,现在又想联合澳军在南海刷存在感。
英国这是要干啥?解放军会怎么接招?
作者-彤
英舰连环搞事,步步紧逼
说起这次英国的"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斯佩"号驱逐舰就像个不安分的小孩,在中国周边海域上蹿下跳。5月初,它先是跟美军舰艇抱团,在东海海域搞什么"例行巡逻"。
这艘号称"河级"的近海巡逻舰,本来就是在英国沿海看看渔船的料,结果现在竟然跑到万里之外来"执法"。你说这不是明摆着找茬吗?
展开剩余91%更过分的还在后头。6月中旬,这家伙竟然大摇大摆地穿越台湾海峡,那架势就像回自己家一样。要知道,台海可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任何外部势力在这里指手画脚,都是对中国主权的赤裸裸挑衅。
紧接着,"斯佩"号又不闲着,转眼就和澳大利亚军舰搅合在一起,试图在南海展开所谓的"自由航行"。这一连串动作,节奏卡得死死的,明显是有备而来。
而在"斯佩"号折腾的同时,"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也在向这边缓慢推进。这艘英国最新的"王牌"航母,从4月22日离开朴次茅斯军港开始,就一路高调穿越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历时2个月才抵达新加坡。
按照英国的说法,这支航母将在太平洋地区部署8个月,期间还要访问日韩澳等多个国家,参加各种军事演习。8个月啊,这可是英国海军史上罕见的长期部署。
英国这么折腾,葫芦里卖的啥药?
英国的小算盘,美国的大棋局
想搞清楚英国为啥突然这么活跃,得从它的"老大哥"美国说起。说白了,英国这次就是给美国当马前卒来了。
脱欧之后的英国,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憋屈。经济不景气,国际影响力直线下滑,连印度这个前殖民地都把它甩在了身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只能紧抱美国大腿,希望通过"特殊关系"来刷存在感。
特朗普重新上台后,美英之间的这种依附关系变得更加明显。美国在中东焦头烂额,伊以冲突虽然暂时停火,但随时可能重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急需有人帮忙在亚太地区"撑场面",英国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从美国的角度看,这笔买卖划算得很。特朗普在关税战问题上落了下风,急需转移视线。英国航母在中国周边晃悠,既能给中国施压,又能向其他盟友展示"美英联手"的架势,一石二鸟。
而英国呢,它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斯塔默政府上台后,一直在寻找"脱欧红利",希望通过紧跟美国来获得经济和政治上的好处。这次派航母来亚太,就是想向美国证明"我还有用"。
除此之外,英国还想通过这次行动重新找回"全球影响力"。毕竟,曾经的"日不落帝国"现在连个像样的贸易协议都搞不定,只能靠军舰来刷存在感了。
但英国也知道,自己这点家底在中国面前不够看。所以它一直强调这是"北约亚太化"的一部分,试图拉更多的欧洲盟友下水。
问题是,德法等欧洲大国可不傻,人家忙着跟中国做生意呢,哪有空陪英国玩这种"政治游戏"。
想法挺美,可实力够吗?
外强中干的"日不落",力不从心的表演
说起英国的实力,那真是有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味道。表面上看,航母打击群确实挺唬人,但仔细一扒拉,问题一大堆。
就说这艘"威尔士亲王"号吧,虽然号称英国最先进的航母,但故障频发早就不是秘密了。前几年连港口都开不出去,这次能顺利抵达亚太,已经算是超常发挥了。
更要命的是,这艘航母严重依赖美军支援。不仅舰载机要靠美国提供,连日常补给都得仰人鼻息。说好听点叫"盟友合作",说难听点就是"寄人篱下"。
英国的经济状况更是令人担忧。脱欧后的经济增长缓慢,通胀率在G7国家中"独占鳌头",普通家庭的生活水平大不如前。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强撑着搞什么"全球部署",实在是打肿脸充胖子。
为了凑够国防开支,英国政府大笔一挥削减了40亿英镑的医疗和教育预算。结果呢?教师、医生、护士轮番罢工,公共服务几近瘫痪。一边是军舰在太平洋上"摆拍",一边是国内民生凋敝,这种反差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在军事技术上,英国的短板也很明显。"斯佩"号驱逐舰本质上就是一艘近海巡逻舰,吨位小、火力弱,在南海这种复杂海域根本不够看。它能在中国周边"刷存在感",完全是因为背后有美军撑腰。
最关键的是,英国这次的"远征"在外交上也是孤掌难鸣。东盟国家集体保持沉默,欧洲盟友各忙各的,就连澳大利亚都只是象征性地配合一下。
英国所期待的"新八国联军"并没有出现,等来的却是外交上的尴尬。当英国外长在南海问题上慷慨陈词时,德法两国的领导人正带着商业代表团在中国签署大订单呢。
就这水平,还想在中国家门口撒野?
解放军出手,有理有节显实力
面对英国的挑衅,中国的回应可以说是既有理有据,又不失大国风范。
中国海事局的反应最为直接——发布航行警告,宣布将在南海部分海域进行实弹射击演练,禁止任何船只进入。这一招看似平常,实际上威力巨大。
据说这次演习覆盖了2.6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禁航期长达72小时。有军事观察家分析,这很可能是"航母杀手"东风-21D导弹的试射。消息一出,英国航母立马后撤了200海里,那速度比来的时候快多了。
解放军东部战区的表态也很有意思。他们没有大张旗鼓地"口诛笔伐",而是淡定地表示全程跟监警戒,并且指出媒体炒作"纯属恶意挑衅"。这种"你闹你的,我看我的"的姿态,反而更显大国底气。
在外交层面,中国外交部的回应同样精准有力。发言人明确表示,南海是中国的主权海域,不存在所谓的"自由航行"问题。任何国家都不能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来侵犯他国主权。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的表态更是意味深长:"南海是和平、友谊与合作之海,希望各方多做对地区稳定发展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搅动风浪。"这话听起来温和,但暗含的警告意味很明显。
最让英国尴尬的是,中国展现出来的军事实力远超他们的想象。不说别的,光是中国海军在南海的常态化巡航能力,就足以让英国军舰"望而却步"。
更何况,中国在南海还有完整的岛礁体系和岸基火力覆盖网络。英国军舰一进入相关海域,中国雷达就能锁定。在这种情况下,别说"自由航行"了,连"安全航行"都是个问题。
有意思的是,美军航母在这个关键时刻却躲在300多海里之外"观望",除了几句口头支持,再无任何实质性的军事配合。这让英国的"表演"更像是一场"独角戏"。
这样的回应方式,既展现了实力,也体现了大国的战略定力。
结语
说实话,这场南海较量真正有意思的地方,不在于英国的军舰能开多远,而在于它把西方那套"抱团取暖"的真实状况给暴露了。美国在中东忙得焦头烂额,昔日的"老大哥"只能派个"小弟"来撑场面。
英国这种"远程挑衅"的把戏,注定玩不了多久。毕竟,21世纪的较量靠的是综合国力,不是19世纪的炮舰外交。当一个国家的行动与它的实际能力严重脱节时,收到的"账单"必然是沉重的。
中国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这里不是谁想来就来的地方。南海的主权不容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不容侵犯。任何试图在这里"刷存在感"的行为,都将面临坚决有力的回击。
你觉得英国这种"远程挑衅"还能玩多久?是该给它点颜色看看,还是继续保持这种克制?
发布于:山西省淘配网-淘配网官网-西安股票配资平台-上海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