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毛主席召见傅作义,闲聊中问及:你这个部长是不是没权啊?
前言
众所周知,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无数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他们为了拯救国家、民族竭尽所能,甚至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在众多的仁人志士中,有的人在黑暗时刻,奋笔疾书,唤醒了民众的觉醒;有的人不畏枪林弹雨,投身到了革命事业之中。也正是在国家危亡之际,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爱国将领。
傅作义将军
有这样一位将军,他虽然身处不同的阵营,但是在中华民族的关键时刻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傅作义将军。
太原城危在旦夕,傅作义挺身而出:为国捐躯义无反顾
傅作义出生于山西临猗的一户贫困家庭,父母是黄河边上的摆渡人,靠着运输费和背人过河的脚力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尽管家庭贫困,父亲还是勒紧裤腰带送他上学,希望他能够摆脱命运。
15岁的时候,傅作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太原陆军小学。求学期间,他接触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开始对救国图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下定决心要参军为国家和民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傅作义
毕业后,傅作义加入了阎锡山的晋绥军,由于其作战勇猛,他在队伍中一路高升,并担任了团长、师长等重要职位。中原大战失败后,傅作义担任了晋绥军第三十五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等职。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阎锡山被任命为第二战区的司令,负责指挥山西、察哈尔等地的对日作战。不久,日军对山西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击,娘子关失守,太原随时都有沦陷的危险。
在此危急关头,阎锡山紧急召开了高级将领军事会议,提出了“保卫太原,倚城野战”的计划。阎锡山的这一做法,其实只不过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已,因为在此之前,他早已将晋绥军的主力调往了临汾等地。
面对眼前的一切,大家都沉默不语,不愿意站出来给阎锡山当炮灰。就在此时,傅作义挺身而出站了出来,他向阎锡山请命,担负起了保卫太原的重任。
太原保卫战中的一幕
当时,傅作义只有区区两个旅的兵力。其中还有不少新补充进来的新兵,战斗力可想而知。他知道自己可能有去无回,便提前给家人写下了遗书:
“作义自幼从军,戎马半生,只知为国为民,早置生死于度外,只要一息尚存,誓与日寇血战到底,为国捐躯义无反顾……”
在日军的疯狂进攻下,傅作义激励部下奋勇杀敌,誓死保卫太原。在傅作义将军的鼓舞下,全军将士抱定了必死之决心,给予日寇沉重的打击。
随着日军的增援部队源源不断地赶来,太原城又随之沦陷。在城内,傅作义带领将士们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直到蒋介石下令撤退,傅作义才带领战士突围。
傅作义
太原一战,由于傅作义和其部下的英勇抗战,成功地掩护了卫立煌、孙连仲等部的安全转移。虽然日军占领了太原,但是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他们无力继续南犯。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傅作义奔赴到了抗日的最前线,他先后参加了奇袭包头、收复五原等著名战役,收复了大量的失地。从此,傅作义也是名声大噪,蒋介石想要授予他“国光勋章”,但是傅作义并没有收下,他认为这是大家的功劳。
北平城和平解放,毛主席:你办了一件好事
1948年下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华北战场上节节胜利,而国民党军队则是接连惨败,战局急转直下.......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面对解放军在华北战场上的攻势,他于1948年11月在南京召开了一次最高军事会议,决定由傅作义来担任东南地区的行政长官,同时守好华北地区。
平津战役中的一幕场景
接到蒋介石的任命后,傅作义采取了坚守平津、扩充实力的战略。他把自己所率领的12个军、大约55万人的兵力收缩在了以平津为中心,从唐山到张家口地区的长达千里的铁路上,等待着解放军的到来。
傅作义本想靠这些部队来抵挡住解放军的进攻,即使抵挡不住的话,自己也能够安全撤退,退守到华北地区,为走和平解放的的道路留下余地。
令他没想到的是,杨成武所率领的华北野战军很快就包围了张家口一带,新保安地区也遭到了解放军的袭击,傅作义的三个师不得不回防北平,他想要西撤的计划也随之破灭。
傅作义与蒋介石
此时的傅作义处于矛盾之中,虽然他是属于国民党一派的,可是面对当前的情况,想要取胜已经是不可能了。而外界也是一片呼吁和平的声音,一些社会名流开始劝说傅作义走和平解放的道路,此时的傅作义开始犹豫了。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致认为,傅作义是抗战时期的爱国将领,有可能把他争取过来。为此,我方派出人员秘密接触傅作义,希望能够和平解放北平,使北平这种历史文化名城免受战火之灾。
当时北平地下党有好几条渠道能够和傅作义取得联系,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傅作义将军的女儿傅冬菊。为了完成组织上的任务,傅冬菊开始做父亲的思想工作。她一方面把共产党的报刊文件以及毛主席的著作摆在傅作义的办公桌上,另一方面又极力劝说傅作义不要跟着蒋介石走,要考虑到北平的人民群众。在傅冬菊和其他地下党成员的努力下,傅作义接受了建议,走上了和谈之路。
傅作义
为了在北平制造和平的气氛,傅作义还专门邀请了一些社会名流发表意见。著名画家徐悲鸿提出建议:“为了保护古代文化免遭破坏,人民的财产免遭损失,希望同共产党和平谈判来解决北平的问题。”
经过多轮谈判,傅作义接受了我方提出了改编国民党军队的方案,对于起义人员,一律不予追究。同时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决议书》,各界人士欢呼雀跃,奔走相告。
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正式进入北平城,接管北平的城防,北平宣告和平解放,这座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城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就这样,傅作义迈出了走向和平的关键一步,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北平解放后不久,傅作义主动向北平市市长叶剑英提出要求,希望可以去西柏坡拜会毛主席。叶剑英对此高度重视,他请示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毛主席立即复电:“欢迎傅作义、邓宝珊等一道来此一谈。”
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2月21日,傅作义收到了叶剑英的通知,内心十分激动。他知道毛主席喜欢抽烟,就专门买了整整一包袱的哈德门香烟。
2月22日晚,傅作义一行人在北平登上了前往石家庄的飞机。当天下午七点,他们顺利地到了西柏坡,受到了周恩来等人的热情接待。得知傅作义到来的消息后,毛主席在第一时间就对着周边的工作人员说道:“人家大老远来了,不能怠慢了,我得亲自去见”。
晚饭结束后,毛主席赶往了傅作义的住所。傅作义得知消息后,神情也显得有一些紧张,说话也不太自然。
见到毛主席的第一眼,傅作义想起了曾经与共产党的种种恩怨,他低声说道:“我有罪,我有罪,除了抗日外,我犯下了不少的罪恶。”
毛主席与傅作义
看到傅作义的神情,毛主席早就看穿了一切。他明白傅作义的心思,便微笑着对傅作义说道:“不要这样说,你办了一件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听到毛主席的一番话,傅作义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也落了下来。他没有想到毛主席的一句话,直接说道了自己的心坎里,他变得没有那么紧张与害怕了。
紧接着,傅作义主动问道:“请问主席,我是回北平还是住到这里呢?”
毛主席愣住了,他没有想到傅作义竟然会问道这个问题,他笑着说道:“当然是回北平,不久我们也要回到北平去,将来我们可以好好合作,一起建设我们的国家。”
傅作义听后,当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回到北平以后,一定向部下传达毛主席以及其他中央首长的指示,做好部队的和平整编工作。如果党中央和毛主席有什么新的安排,我也一定会无条件的服从,保证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好。”
傅作义等人在西柏坡的合影
2月24日,傅作义返回北平,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部队的整编工作中去。
投身水利,最后一刻仍不忘记北方旱情
后来,傅作义虽然没有留在部队,但毛主席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军事管理委员会委员的职位,算是对他戎马一生的肯定。
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请求,希望可以从事水利工作,当然这并非是他一时兴起,而是因为他本人有着非常成功且丰富的经验。
在抗日战争时期,傅作义就带着10万军队,亲自兴修了水利,专门成立了水利指挥部,提出了“治水与治军并重”的口号,主要负责河套一带的水域。他在这里兴建了无数大大小小的水渠,有的水渠甚至还可以养鱼甚至航运,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正是因为之前有着成功的经验,傅作义才会在毛主席面前,主动请缨要求负责河套地区的水利工作。对于傅作义的请求,毛主席在公众场合明确地说道:“对傅作义这样的安排还不够,因为傅作义的功劳要比这些人大很多。如果傅作义之前死守北平城的话,那就不会有现在的北平了,我们也就不能在这样的地方开会了,傅作义立下了大功,一定要给他安排一个部长。”
毛主席与傅作义
最终,毛主席征求了傅作义本人的意愿后,任命他为新中国首任水利部的部长。
傅作义当选为水利部部长的时候,非常激动地说道:“在旧中国,我想办点事情,可是要靠着黄金和钞票来打关系。但是在新中国,我却承蒙厚爱,当上了一国的水利部长,怎么能不感激涕零。”
不过,傅作义的满腔热情却被浇了一盆冷水,这让他的心情非常郁闷。原来就在傅作义被任命为水利部部长后,一些老同志心生不满,他们觉得自己为革命事业劳累半生,竟然还不如一个国民党投诚过来的将领,因为个人情绪还影响到了相关的工作。
他们不仅在工作中刻意地排挤傅作义,甚至就连需要他批阅的文件都不拿给他,直接交给副部长进行审批,可以说,此时的傅作义在水利部没有任何的权力。有职无权的傅作义并不生气,他的心态保持得很好,受了委屈也不向中央报告,而是选择了隐忍。
傅作义
有一天,毛主席在看到水利部送来的文件时,感觉有点不对劲。他发现文件上的签字不太像傅作义的笔迹,而且上面除了签字没有任何相关的意见。毛主席觉得其中肯定有什么问题,就让手下人开始调查这件事情。
经过调查后,毛主席才知道傅作义在水利部竟然成为了一个光杆司令了。对于这个情况,毛主席很是重视。
有一次,毛主席在地坛花园召见了傅作义。他同傅作义谈了其他的一些问题后,就直接问道:“你在水利部门是不是有职无权,北平解放你首当其功,可不能把我们的大功臣给怠慢了。”
傅作义心想毛主席肯定知道详细的情况了,他笑着对毛主席说道:“没有,我之前做了很多的错事,没有给我定罪我就已经感激不尽了。”
傅作义在讲话
毛主席知道这件事情肯定有问题,紧接着又问道:“那为什么很长时间我都没有在水利部送来的文件上看到过你的签字?。”
傅作义故作轻松地回答:“这段时间我太忙了,让副部长签字都是一样的。”
毛主席听后,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他的心中已经看得清清楚楚,他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周总理,让他负责处理此事。
周总理把水利部的员工都叫了过来,他严厉地训斥了这些人:你们哪一个人有本事啊,能把北平20万守军调出城外,听候我们的发落。使得解放军战士能够不费一枪一炮解放了北平啊,如果没有傅作义的话,那我们这些人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开会呢。
周总理在讲话
最后,周总理特意说道:“以后水利部的大小事情,如果没有傅部长的签字,一律视为无效。”
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帮助下,傅作义的工作也顺利了不少,他一直以身作则,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冲在了最前面,这种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水利部的同事们,并改变了之前对他的看法。
傅作义没有辜负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托,他在任期间,不怕辛苦,到全国的水利站进行了工作指导。从北边的白山黑水到南边的珠江三角洲,从西边的黄土高原到东边的扬子江畔,几乎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足迹。
在引黄灌溉济卫的工程中,傅作义亲自率领专家在黄河中下游进行了考察,了解黄河的防汛情况,随后来到了河堤视察,着重了解三门峡水库的问题。之后,傅作义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又在《人民中国》上发表了《新中国的水利建设》和《中国水利建设的新成就》两篇文章,引起了许多国家水利人的广泛关注,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毛主席在工作
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听了傅作义的发言后,不断地称赞傅作义:“对水利这一行,他算是钻进去了。”
傅作义每次来到水利工地进行考察的时候,不仅要了解工程情况,还要察看工人的生活情况,非常关心群众的生活。由于傅作义患有胃病,需要少吃多餐,他就带些馒头干,时不时地喝两口。而且他还患有心脏病,每到一个地方视察的时候都要自带药片,防止心脏病发作,最终,繁重的工作压垮了傅作义的身体。
1974年,傅作义被确诊为癌症。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于是就主动将自己的所有财产上交给了国家,希望可以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74年4月,傅作义的病情急转直下,众人前来进行看望。生命处于垂危之际的他依然在关注着北方地区的旱情。他以微弱的语气问道:“北方地区下雨了吗?”
晚年的傅作义
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在北京逝世。在他逝世后,党中央为他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纵观傅作义将军的一生,他虽然在前半生站错了队伍,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用自己的余生为党和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时光流转,可是人民并没有忘记这位英雄,没有忘记他为共和国所做的一切。
淘配网-淘配网官网-西安股票配资平台-上海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